李亚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宜小说jmvip2.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下大乱就在眼前,哪怕是白痴弱智,都应该觉出一定有什么地方出问题了,而且问题还不小。

此时,皇太极继承的后金局势同样糟糕。努尔哈赤多年推行的愈来愈严厉的种族歧视政策,也在此时显示出日益严重的恶果:

辽东汉族士绅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护,越来越多的汉族人一变而沦为满洲军人的奴隶,不堪忍受时,再变就沦为“逃人”。原来主要依靠汉族人耕作获得的粮食,如今,随着“逃人”的日益增多,土地被大量撂荒,粮食棉布等等已经明显出现短缺。女真人游牧渔猎的传统产品,如貂皮、人参、东珠之属,也出现了两个方面的危机:一是青壮年大多从军打仗去了,一次出征抢掠回来的财富,可能比一年游牧渔猎的收获还丰,致使人们对于深山老林里的渔猎生涯已经开始渐渐失去兴趣;其二,也是因为战争的缘故,那些珍贵的土产已经没有大明朝的商人前来收购了,若换不来金银、布匹、粮食的话,那些东西固然珍贵,却是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的。

此时,后金汗国的军队总数,可能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人左右,需要填满这十五万张嘴的粮饷,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支军队和历史上所有游牧渔猎部族国家的军队一样,必须依靠不断地打胜仗,才能通过战争掠夺,取得高于游牧渔猎的收益,才能既维持住本身高昂的士气,也维持住那些归顺过来的蒙古部落的忠诚。要知道,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这种缺少意识形态支持的游牧渔猎部族的士气和忠诚,全部需要定时、定量并不断加大的赏银,方才能够维持长久。这是后金汗国在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父子两代人手上,需要不断发动战争,并且特别难以承受战败后果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宁远城下的战败,对于努尔哈赤来说才变得特别难以接受。

现在,筹措这些人吃马喂的粮饷,已经成为难度颇大的工作。辽东汉人此起彼伏的暴动,驻扎在朝鲜境内的明军毛文龙部队的不断骚扰,加上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后金汗国雪上加霜,祸不单行。后世有研究者甚至认为,此时的后金汗国远比大明帝国危险,一个措置不当,分崩离析之势将会立至。

大明天启六年、后金汗国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九月七日,皇太极继位之后的第七天,袁崇焕派来的代表团到了沈阳。

以前,大明帝国将后金国视为叛逆,除了征伐之外,连知彼知己方能够百战百胜的常识都忘到了脑后,致使任何与后金国互通音讯的举动,都变得充满难以预测的凶险后果。首鼠两端,已经不仅仅是可笑。如今,袁崇焕竟然派来了一个三十四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据说是前来吊唁老汗王的死,并祝贺新汗王继位。

皇太极当然知道,袁崇焕不是来上香,而是来气老和尚的。于是,针锋相对。你不是想来收集我的军政情报、摸我的底吗?好,我热情款待,慷慨大方,好吃好喝好招待,让他们每个人都嘴巴光光肚儿圆圆。足足吃了一个多月,玩儿了一个多月,让他们参加自己的大军凯旋仪式,参观自己的军容之盛,赏赐给这代表团的头头儿一峰骆驼,五匹马,二十八只羊。临走,还派人携带丰厚礼品,前去回访袁崇焕。

由此,彼此其实已经都很清楚,情势和过去大不相同,双方都不是那么好惹的。从此以后,双方开始了和平谈判。他们彼此都知道对方是在拿自己开涮,却又都一本正经地把游戏玩得跟真的一样。

原因对于这二位一模一样:他们两人都实在太需要时间了。

皇太极需要稳住袁崇焕,好腾出手来,去收拾那个一直冷冷地站在自己后面的朝鲜。前有强敌,片刻不敢松懈;后面,又总是被人不怀好意地盯着后脑勺。这样的感觉实在太糟,皇太极已经忍无可忍。

袁崇焕则需要赶快在单薄的宁远城外,把蒙古人还回来的大凌河、小凌河、锦州、杏山、连山诸要塞真正变成城堡,变成具有纵深和层次的防御体系。只要互为犄角、结成相互呼应的网状体系,袁崇焕就真的不怕这个皇太极了。

他们两个人虽然不能完全知道对方想干什么,但他们各自都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时间,也做完了各自要做的事情。

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皇太极和袁崇焕才一拍即合,开始了充满尔虞我诈的和平谈判。

由于双方各怀鬼胎,因此,皇太极接待袁崇焕的使团时,表现得特别热情。史书记载说:大明使团吊唁时,后金汗国“诸贝勒皆叩首谢吊”,并盛情款待。同样,当后金汗国答谢使团来到宁远时,袁崇焕也表现得煞有介事。史书记载说:后金汗国使节在袁崇焕面前极为恭顺,就像昔日入贡受赏时一样,行三步一叩首之礼,跪拜如仪之后,再口呼“老大人”,跪呈书札。整个情形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被打服了前来低头认错的属夷。皇太极需要的是时间,袁崇焕需要的同样也是时间。于是,以来书行文不合规矩的名义,将使节打发走了。第二次使节来访时,袁崇焕又以语言称呼不合规矩的说辞,将来使又一次打发回去。在此期间,皇太极已经完成了所有进军朝鲜的准备工作,并开始大举进攻;而袁崇焕则迅速出兵恢复了对锦州、大凌河、小凌河与右屯四城的控制,并加紧施工,抢修上述四城被毁掉的城防工事与设施等。

不久,朝鲜国王和驻朝明军毛文龙部双双告急求援,朝廷命袁崇焕出兵救援。袁崇焕派水师往援毛文龙,并派遣朱梅等九将官率军九千来到三岔河即今日辽宁省盘山县西南边境线上,虚张声势,以为牵制,实际并未投入战斗。随后,朝鲜臣服,这支部队便撤回原地。就此,帝国朝臣猛烈抨击袁崇焕连唇亡齿寒的道理都不顾,坐视朝鲜和毛文龙遭受攻击。袁崇焕上书抗辩,清楚表达了他利用和谈之机,抢修锦州、大凌河、右屯、小凌河四城的战略规划。他表示:这些城池的修筑是必需的,只能趁后金汗国攻打朝鲜的机会完成这项工作,这样,即便他们发现了我们的意图,只要三座城池修建完毕,那时的战守就远在山海关外四百里以外了,如此,山海关金汤益固矣。

平心而论,我们很难在将近四百年后的今天,评说袁崇焕此举的利弊得失。譬如,说袁崇焕缺少战略头脑和大局意识,导致大明帝国在后金汗国侧后翼失去了朝鲜这个极端重要的钳制力量和最坚强的盟友。这的确没有错,可能也真的是事实。但是,换个角度,从袁崇焕的视角看过去的话,想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此时,袁崇焕手中可以直接指挥的山海关外的部队大约有六万人左右。皇太极派去进攻朝鲜的部队大约为三万人,后来陆续增援的部队约一万五千人,留守在沈阳周围的部队约十万人。就算袁崇焕想打一次抗金援朝战争,他是否有这个实力也实在是大成疑问。他需要投鼠忌器的地方太多太多——比如,魏忠贤掌控下的中央政府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给予支持?他接手不到一年的六万军队,能否对抗皇太极的十万铁骑?凭坚城用大炮打败了努尔哈赤,若远离坚城,和八旗骑兵野外作战是否能行?等等。此时此刻的大明帝国已经从上到下都失去了从容调度、指挥若定的风采,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看到,袁崇焕就是有心杀贼,他也无力回天了。

大明天启七年、后金汗国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三四月间,出师朝鲜的大军凯旋之后,在沈阳举行的盛大庆功宴会上,皇太极方才得到情报,知道在对付朝鲜期间,袁崇焕修城筑堡、屯垦自给、选将练兵的计划进行得卓有成效,显然志不在小。事实上,袁崇焕所做的一切,已经对后金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皇太极很快决定,趁明军在凌锦地区立足未稳,立即准备出兵扫荡明军新近抢修的大、小凌河右屯和锦州,消除这一威胁。然后再趋宁远,为老努尔哈赤报一箭之仇。

就这样,从去年九月至今,袁崇焕利用和谈,总共为自己争取到了半年左右时间。而在这来之不易的半年里,帝国朝局已经又有变动——

如今的魏忠贤,已经从千岁进到九千岁,再进到九千九百岁;帝国省级官员中,他已经有了不止一个干儿子;那些有幸能够见到他的帝国官员,有人开始在他面前行三拜五叩首之礼,这是仅次于朝见皇帝时的大礼。

这时的袁崇焕可能自我感觉太好了,毕竟几个月以前,他还被视为帝国东北部的擎天一柱,而受到帝国官场和全国人民的景仰。他不知道,几个月之后的今天,全国人民已经在帝国官场的带领下不再景仰他,而是更加热烈地去景仰魏忠贤了;同时,他大约也实在太忙,顾不上了解为魏忠贤抢修生祠已经从省级城市,扩展到地市县级小城了,他没有仔细揣摩其中的意味。最后,他手中的军费可能的确有限,使他不敢在皇太极的眼皮底下,将这经费从城防设施中,抽调到那个太监的纪念堂上去。于是,魏忠贤和朝堂中的官员们,陆续开始不耐烦对他假以辞色了。在他们看来,天下国家是什么?除了自己手里的权力,其他的鸟都不是。什么国家柱石,什么有盖世之才且以天下为己任的国士,只要不顺从他们,根本统统就是扯淡。

就在一切还没有来得及发作时,皇太极的兵马又一次逼到了袁崇焕的面前。没有人能够想到,宁锦之战,将成为皇太极戎马生涯中,指挥得最为窝囊的一次军事行动。

大明天启七年、后金汗国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五月六日,皇太极挟朝鲜战争得胜之师,于沈阳誓师出征,渡过辽河直薄辽西。

五月十一日,皇太极挥军完成了对锦州的合围之势。为了围点打援,皇太极派遣一支部队,越过锦州,向西逼近宁远。然后,皇太极像以往努尔哈赤作战时一样,将一大批俘获的百姓和官兵驱赶到锦州城下,里面夹杂着准备混进城去里应外合的部队,总计约两千多人。谁知,锦州守城将士坚决不开城门,令皇太极的计划落空。皇太极只好派人对守城主将赵率教实行诱降,没有结果。于是,从西、北两个方向向锦州发起猛攻。

史书记载说,在明军炮火矢石之下,八旗将士伤亡甚众,然冒死冲击,坚不退却,并一度几乎攻破城西北角。战斗从辰时即早晨七八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戌时即晚上七八点钟。战斗结束后,锦州城下堆积着许多后金兵尸体,损失相当严重。当夜,这些尸体被他们的战友们拖到明军修城时的砖窑里焚化。皇太极则将部队后撤五里安营,并派人连夜赶回沈阳调取援兵。

第二天,八旗兵显然是被大炮炸怕了,远远地环城而行,却不敢靠近城池。皇太极连续三次派遣使者,试图劝说守城将领放弃抵抗。明军守将赵率教站在城头,回答说:“城可以攻,但不可以游说。”根本不让皇太极的使者进城。皇太极希望制造战机,引诱明军出城野战,明军不为所动,按照袁崇焕“凭坚城,用大炮”一策,坚守不出。搞得皇太极极度郁闷,又毫无办法。

就这样,连续半个月,皇太极在锦州城下无计可施。

五月二十七日,皇太极留下部分疑兵继续围攻锦州,自己率军转攻宁远。当时,袁崇焕已经派出水师和陆军准备驰援锦州,在背后夹击后金军。见到后金军后,援兵退回宁远城下,收缩在城外护城壕堑的保护圈内,布置战车炮火。皇太极见此情形,知道不利于骑兵冲击,遂下令后撤,再一次企图引诱明军追赶,以便在旷野施展骑兵的威力。结果,锦州城里的明军不上当,宁远城下的明军也不上当。他们只是在城下静静地严阵以待。

最后,焦虑中的皇太极终于失去了镇定,下令发起攻击。当此时,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人全都认为明军离城太近,不适合硬攻。皇太极喊道:“去年皇考攻不下宁远,今天我又打不下锦州。现在要是连野战都不能打,我们八旗还有什么军威?”随后,怒吼着命身边的近卫军冲锋。史书记载说,各大小贝勒见此情形,“感到羞惭”,连铠甲都来不及披挂,便跟在后面,向宁远城下疾驰冲击。

这回,皇太极错尽错绝。

袁崇焕的大炮射程在两千米开外,明军则是在护城壕里面列阵,距离都在一千米之内,大体在炮火射程的有效保护下。皇太极督率大军一冲,恰好全部冲进了那些红夷大炮的覆盖范围之内,结果宁远城上城下的大炮一起轰鸣,八旗军又一次遭遇了猛烈轰击。以至于八大贝勒之一的济尔哈朗以及代善的儿子、曾经和岳托一道发起推举皇太极继承汗位的议政贝勒萨哈廉等高级将领身受重伤,其他高级将领战死或者受伤亦见诸史册。就连皇太极的龙旗和御用帷幄都被大炮炸碎。八旗军队再一次在宁远城下遭遇重挫。后来,能征善战文武双全的萨哈廉年纪很轻就死去,令皇太极痛惜不止,可能就和此次受伤有关。

值此之际,宁远城下的明军趁势杀出,两军战成一团。这是辽东战事开打十年以来,明军第一次堂堂正正地主动与后金军展开野战。双方激烈厮杀到傍晚方才收兵。据说,除在大炮下伤亡者之外,是次野战,双方互有死伤,约略相当。对于大明帝国军队来说,此举意义重大,因为八旗铁骑在野战中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破灭了。

当天夜里,皇太极接到锦州方向军报,锦州城里的明军突然出城袭击后金军营。皇太极遂撤军,重新围困锦州。每天以万名骑兵环城巡行,断绝出入,夜晚则举火擂鼓,彻夜呐喊,以期动摇城中军民之意志。

六月四日,皇太极亲自督战,对锦州再次发起攻坚。经过一日激战,实在看不出任何斩获的可能。就此皇太极悻悻然退兵,返回沈阳。

宁锦之战从五月六日开始,到六月五日结束,前后正好一个月时间。其间,大战四次,小仗无数。明军坚持“凭坚城,用大炮”一策,导致后金汗国军队遭受严重伤亡。

堂皇二十四史之一的《明史》,是在乾隆年间最终完成的。当时,在乾隆皇帝主导下,正是文字狱最为严酷、社会最为黑暗的时代。文字工作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全家惨遭杀害。有一种说法,在撰写努尔哈赤一败于宁远、皇太极再败于宁锦这两段历史时,当时史学工作者所遵循的原则是:完全避免“不良、不敬、不恭、不谀”的字句。于是,真实的资料大多遭到淹没或阉割,而在袁崇焕传里,却保留下了“大捷”的字眼,总算给后世的阅读者留下了不小的想象空间。

在战场上,袁崇焕肯定取得了毋庸置疑的胜利。不过,在官场上,他可就举步维艰了。捷报频传之后,帝国朝野的反响似乎大不同于宁远保卫战之后,不但没有那时热烈,反而不断传来冷言冷语。

一些帝国监察官员坚持认为,假如不是因为袁崇焕部下的几员大将死战不退,英勇顽强,很有可能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胜利了,作为辽西战场的最高统帅,袁崇焕不但无功,而且不无微罪,比如敌人败退而不知乘胜进击,再比如皇太极攻锦州、宁远不克,返回去再攻锦州时,袁崇焕不肯率兵前去救援,表明他已经暮气深重,没有了气壮山河临敌必胜的豪情壮志,等等。

这些指责,概念微妙,应用常识不太容易理解其中的逻辑。比如为什么一场战争打胜了,胜利一方的前敌最高统帅却是有罪的,等等。必须使用官场特殊的解读技巧并对事件整体背景全面把握,方能明白其中之奥妙。后来的许多研究者倾向于认为,这些官员是在代表九千九百岁魏忠贤和万岁天启皇帝向袁崇焕发出不满和警告。譬如,天启皇帝起初对于袁崇焕总是要和皇太极和谈,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反感,到后来开始频频指责,“袁崇焕轻率遣使议和,动出非常,茫无实效”云云。(《明熹宗实录》卷八十六)至于说“袁崇焕暮气难鼓,物议兹至”,表明已有不少人开始非议袁崇焕。“暮气深重”一词,是帝国官场批评与自我批评时的一句术语,一般用来指责别人或自己已经不堪造就。用今天的概念理解,就是居功自傲,意志衰退,不思进取,该退居二线、颐养天年、回家玩儿去的意思。

随后,七八月间,京师举行了盛大的庆功活动。京城内外由于宁锦战功受到升迁、赏赐的人,多达数百人。许多和这场大战毫无关系的人受到官升数级的奖励,其中,以魏忠贤的那位侄子累计连升九级的军功为最高。袁崇焕及其战友们仅仅加衔一级。以至于魏忠贤的一个名叫霍维华的同僚都有些看不过去,提出把自己受到的奖励转给袁崇焕。天启皇帝斥责道:“袁崇焕议和这件事,所误不小。我不惩处他已经不错了,你少在这儿卖好。”(《明熹宗实录》卷八十七)

史书记载说,经同僚们点拨和苦劝,刚烈如袁崇焕幡然悔悟,上书中央政府,挤出本来就不很宽裕的军费,在英雄的宁远城和锦州城里,为那个去了势的太监建纪念祠堂。

即便如此,袁崇焕受到的指责也并不比以前更少,由是,袁崇焕知道自己已经不能见容于那位九千岁了,于是再上书请求辞职,回乡养病。几天后,请求被批准。当年七月初二日,这位“给我军马钱粮,我一人就能守住国门”、独卧孤悬山海关外二百里之孤城的慷慨男儿,心情黯淡地离开了那座英雄的城市,那座由于有了他而富有了传奇色彩的城市。

可以想见,此番回乡,乡亲邻里、退伍老兵们大约要听他慷慨激昂地畅谈塞上故事,纵论边关风云了。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神豪从咸鱼开始养成

神豪从咸鱼开始养成

寒江垂钓翁
重生五年。杨总悲催的重新读了五年的书。世界末日安稳度过,奶茶妹妹嫁为人妻。为了打破命运的束缚,杨总下定决心去找阿姨........就在这一天他的咸鱼系统上线了........... 《神豪从咸鱼开始养成》
都市 完结 132万字
轻风烟语

轻风烟语

小蚜虫
每个人都想重新活一次,或者有后悔药,把错过的、失去的、不曾拥有的,统统弥补上、拿回来,创造一个灿烂人生,让自己真地完美活一回。可是,人生是一条单行道,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直播,过去的永远都失去了,你的面前只有下一秒。世上就不缺乏奇迹,什么事都...... 《轻风烟语》
都市 完结 252万字
知更鸟女孩

知更鸟女孩

查克·温迪格
米莉安自小就没有父亲,单身家庭长大的她,14岁又被母亲抛弃。因为一场意外,她拥有了预知他人死亡的能力。从此之后,她带着记录死亡名单的日记本四处流浪,在茫茫人群中寻找着濒死的人。这样的生活苦涩而绝望,逐渐被
都市 完结 20万字
重生之病娇养成手册

重生之病娇养成手册

怠惰的人
简介:关于重生之病娇养成手册:人的这一生走来,竟铺满了遗憾。只有二十一岁的苏元,在救人失败,遭到网络喷子的口诛笔伐后,他独自一人蜷缩在阳台上产生了这样的感慨。往后看,互联网寒冬,人工智能的展,自己三年学的知识瞬间变成了笑话,工作与未来,一片迷茫。往前看,救人失败反遭人污蔑不说,三年大专半摆半学,一直渴望的旅游也因为疫情一直搁浅。再往前,高中不成熟的恋爱,与班主任怄气,高考失利。再往前,初中温柔的
都市 连载 75万字
我来也

我来也

境由心生阿弥陀佛
如果重生,你打算如何?如一般,贴附于曾经生过得大事小情之中,或旁观,或参与。完成曾经让你遗憾的儿女情长,亦或令你惋惜的是是非非。于是,我来也!!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戊狗,辛猪。十二个生肖十二年,,十二年本是一个循环。人与人没完没了的恨与爱,天与地没完没了的暑与寒,没完没了的... 《我来也》
都市 连载 10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