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读书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宜小说jmvip2.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国里的最强谋略家魏之子房

说完蜀国的军师联盟,今天我们说说魏国曹操手下的军师联盟,其实论实力论人才,论话题度,曹操手下的天之骄子谋略高手是最有话题度,最厉害的。

之前的老三国,上面把郭嘉描绘的出神入化,对郭嘉的能力太过神话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曹操身边最牛的智囊第一人就是郭嘉,甚至有“郭嘉不死,诸葛不出”的话术,网络太牛了,郭嘉粉太又想象力。

2o1o版的三国有些还原历史的真相了,这版三国是介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之间的戏剧,你说他还原真实三国,他上面把曹操描写的还是偏枭雄而非英雄,有些东西还是杜撰,也把气魄宏运的周瑜描述的还是小肚鸡长的周瑜,但是对于曹操身边的谋士描写还原了历史,没有再突出郭嘉而是突出了文若荀彧。荀彧可是被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是个奇美男子,身上有香气,曹操甚为倾倒。

当然,曹操身边的智囊有很多,比如算无遗策的“毒士”贾诩,有让三国归晋的最后赢家司马懿,有被网络盛赞年少成名,佐世之才的刘晔,有被曹操称为“谋主”的荀攸,有胆识过人智力强的程昱、戏志才等。

那么多谋士智囊,曹操的第一谋士,第一功臣是谁呢?谁是曹操身边的萧何和张良呢?

笔者的观点:那肯定是既有萧何管理之才,又兼张良之谋的荀彧了。

荀彧,字文若,是曹操二十四功臣之一,被誉为“王佐之才”,“从29岁投奔曹操到5o岁死去,跟随曹操二十多年。一生为曹操举荐人才,多次立下大功。三国志写他性格清雅谦逊,处世稳重,德才兼备,才华出众。在曹操的帐下担任重要职务,为曹操出谋划策。

公元191年,曹操刚刚经历了“18路诸侯联军”的失败,经过一番折腾,勉强在兖州站住脚。而荀彧先是投奔了河北袁绍,那里有他的亲戚和朋友,然而荀彧却一眼看出袁绍不能成大事。于是在191年,荀彧离开了袁绍,向南投奔了曹操,这一年曹操37岁,荀彧29岁。

曹操欣喜异常,称荀彧为自己的“张良”。而荀彧也没有让曹操失望,在战略上为曹操规划了一统北方的壮丽蓝图;在战术上,力劝曹操“迎奉天子”,号令天下;在人事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在内政上,无论是官渡之战还是赤壁之战,荀彧都是曹操坚实而信赖的后方保障。

可以说曹操能打下半壁天下,荀彧功不可没,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就是荀彧这样的大功臣,却因晚年推崇汉室而诋大魏惹恼了曹操。

公元212年,曹操57岁,荀彧49岁,两人合作已经有22年之久。而曹操已经占有半壁天下,于是他想更进一步,却遭到了荀彧的劝阻,君臣二人由此生出嫌隙。就在同一年,荀彧因病被曹操留在寿春,而后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食盒,寓意这里已经没你的饭吃了。荀彧内心无比酸楚,最终服毒自杀。

荀彧一生殚精竭虑,主张以仁政治国,注重民生,使得曹操能够赢得百姓的支持。他还提出了“乘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用人原则,为曹操招揽了很多人才。

郭嘉才华出众,可以作为曹魏集团第二智囊,主要贡献和优势在于军事方面,但是综合全面治理能力,管理能力,出谋划策,郭嘉和荀彧是没有太多可比性的,笔者看来,荀彧是一个完全可以跟诸葛亮并驾齐驱的角色。

从三国志上看,如果没有荀彧,甚至可以说那就没有后来曹操的宏图大业。

要知道,曹操当年只是一个小诸侯,天下最大的诸侯,是袁氏兄弟。袁绍和袁术一个占地广,一个人口多,都有称帝的雄心。

但是那时,荀彧从袁绍哪里就投靠了曹操,而且帮着曹操引进了郭嘉、荀攸、程昱等人才,我们今天探讨的曹魏智囊大部分人都是荀彧给举荐的。

接下来,我们说说荀彧一生具体对于曹操的贡献和作用

功劳一:镇守兖州,挡住了吕布的进攻。当时曹操只有兖州这么一个地盘,实力还很弱小。他本打算占领徐州,没想到这个时候曹操的父亲在徐州遇害,曹操就去攻打徐州,可是张邈背叛曹操,陈宫伙同张邈引吕布进攻兖州,这就导致了曹操出兵以后,吕布和陈宫居然偷袭了兖州大本营城。

这可把曹操急坏了,为什么?因为曹操如果打不下徐州,再丢了兖州,那就无家可归了,又变成了流寇,估计很难再有崛起机会。这在兵法中是非常忌讳的,曹操立马回援,但是一时半会儿来不及回援。

彧曰:“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贡见彧无惧意,谓未易攻,遂引兵去。又与程昱计,使说范、东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自徐州还击布濮阳,布东走。---《三国志》

这个时候荀彧镇守,挡住了吕布和陈宫的攻打,成功为曹操争取了回援的时间,同时荀彧和程昱拼死为曹操保留了四五处根据地,虽然大部分兖州之地被吕布所占,好在有荀彧,还有容身之地,为日后的反攻提供了条件。可见荀彧可不是我们眼中的那个简单的文臣。

功劳二:劝曹操接纳汉献帝,为曹操竖起了正义之旗。汉献帝一直流落四方,没有哪个诸侯真正愿意接纳他,因为各路诸侯心存异心,汉室疲软的局面已经形成了。

这个时候毛阶建议曹操逢迎汉献帝,但是曹操阵营内部生了争执,到底要不要迎接汉献帝?不少人表示反对,因为汉献帝过来了那就是一个大雷,毕竟曹操实力还没有那么强大,各种费用和支出非常大,我们还是小军阀养不起哪一尊大佛,同时汉献帝来了之后会引起内耗和争执怎么办,是听您的还是听汉献帝的,思想会有大的动乱。曹操犹豫不决,这也是很多军阀为何不迎接汉献帝的原因所在,一句话费效比不高,袁绍有实力为何不逢迎?。

关于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思考

可是荀彧却给曹操举了三个例子,分别是:齐桓公尊王攘夷,晋文公迎接周襄王,汉高帝为义帝丧。因此他们都得到了天下民心,继而成就大业。

而反面案例,不尊王的郑庄公,昙花一现的赵武灵王改革看似实力强悍,却最终爽一把就死,为何呢?实力增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不仅仅是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加,也得包括内部文化塑造(古代的儒家礼制+科举制),民心建设,天下人心笼络等,不懂得实力包括实在的,也包括虚的,那就白读历史了。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所谓德就是包括民心建设,声望、人心笼络等。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虽然汉献帝实力不够了,也驾驭不了现在的军阀,但是汉朝死而不僵还是很多士大夫,知识分子心中的梦想,还有很多人支持汉室,所以高举助汉灭贼是个不错的大旗,这杆大旗高高举起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

有时候虚就是实,而实就是虚,虚虚实实,虚实结合。虽然乱世讲究的是实力,可是虚名、旗帜、声望、人心所向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实力包括不仅仅是:占领多少土地,有多少户籍人口,多少军队,经济力量,也包括看似虚头巴脑的东西:包括虚名,旗帜,声望,人心所向,风向标。有了这些会有更多士子支持,更多地主阶级支持。这就是营销,打仗打的是实力,更打的也是虚实结合,是造势、炒作等,董卓当时就是不懂这些务虚的重要性结果只懂得凭军事实力称霸,最后被反噬。

这意思就很明白了,你要想成为晋文公或者汉高帝的话,就必须要迎接汉献帝。这话是真心的,所以很多人说荀彧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就太扯了,不能因为他晚年的态度转变,就说他一辈子都是心向汉朝的。

很显然荀彧始终都在为曹操谋划天下,就拿迎接汉献帝这件事来说,他哪里考虑什么汉献帝的感受呢?直接把曹操比作汉高帝,这还有啥话可说的?

这一步棋实在是太妙了,从此以后曹操手里就有了正义之旗,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跟着曹操混,为什么?因为曹操代表着的是东汉朝廷。

功劳三:官渡之战定方针。这个时候一场惊天动地的官渡之战即将打响,曹操心里没底啊,因为袁绍兵强马壮,实力是自己的好几倍。

曹操心里慌了,曹操的部下们也都十分犹豫,不敢跟袁绍正面对抗。再加上孔融这帮人在后面扯后腿,总是夸大袁绍的厉害,使得曹操军心涣散,很难与袁绍对敌。

这个时候荀彧却列举了袁绍的一系列缺点,比如说袁绍的人马纪律不严明,几个谋士全都有私心,尤其是许攸肯定会叛变。至于大将颜良文丑,只是匹夫而已。

这么一分析,使得曹军上下精神大振,大战爆以后,曹操的粮食都快吃光了,所以他打算退军。但是他在退军之前还想询问一下荀彧的意见。

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太祖问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彧言“荀攸、钟繇”。先是,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太祖以彧为知人,诸所进达皆称职,唯严象为扬州,韦康为凉州,后败亡。---《三国志》

荀彧却表示让曹操坚持下去,因为袁绍被拖了这么长时间,也是精疲力尽了。曹操按照荀彧的方法去做,果然在官渡之战中获得大胜。

功劳四:曹操每次出征,留在后方的都是荀彧。曹操第二次攻打徐州的时候,留在兖州的是荀彧和夏侯渊,曹操赤壁之战的时候留在后方的是荀彧和曹丕,曹操出征乌桓的时候荀彧也说在后方为起看家护院,为起征收粮草。所以荀彧就是曹操的诸葛亮,不但有治军理政之才,更为重要的是荀彧有治国之才,这可是丞相之才,总结:荀彧就是曹操的诸葛亮。刘邦的萧何。

功劳五: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甚至临死前几个月还推荐了司马懿;基本上曹操集团的一代智囊主要是荀彧推荐的,二代集团智囊也多半是曹操推荐的,陈群、司马懿、刘晔等。

荀彧不亏是曹操集团第一智囊,也是曹操的主要得力干将和帮手,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曹操。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

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

舟山管门大爷
简介:关于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大唐三皇子李恪,获得签到系统,干过无数无脑的事情,气疯李世民。李世民:逆子!你tm又干了啥好事!李恪:QaQ父皇,你凶什么,儿臣就试了一件衣服罢了。李世民:哦,试衣服啊,那没事了,啥衣服?李恪:龙袍。李世民:??为父,朕,劳资!!!弄死你!父慈子孝的生活,皆在本书。
历史 连载 17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