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宜小说jmvip2.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认为:现在有人担心,刘豫得此叛将必会重用;而建康离淮南不远,今后恐怕这一线大概都不得安宁了。其实不然,现在有韩世忠、张浚、扬怡中、岳飞等大将屯兵在前方,兵力数十万,又有长江天堑之险,情况还不至于太糟。

只要措置适当,安抚好将士,“贼马”是渡不过长江的。皇上千万不要为避敌而离临安,因为“车驾一动,大事去矣”。那样的话,立刻就能引发一场全民的大溃逃。

高宗对李纲仍是不断有恩赏。先是因李纲在地方上干满了一年,盗息民安,给他升了金紫光禄大夫。后又因李纲奏淮西事宜“切中事机”,再次给予表扬。同时还给李纲加食邑,增补尚未当官的子侄为官。平心而论,高宗在后期对李纲还是很不错的,大概有悔过、补偿的意思在内。但李纲见高宗一直是扶不起的阿斗,也就不甚领情。这年九月,他把自己在江西所完成的政绩,列出六项清单交给高宗,仍是“请祠”。

李纲在这一时期写的诗,很准确地反映出他此时的心情。这一时期,他的诗很少,只有几首迎送宾朋的诗作,里面不乏“顾我已甘华发老,羡君犹戏彩衣轻”、“ 自惭老病无长策,徒奉藩条牧细民”、“羽书正报淮淝捷,想见胪传设九宾”这样很失意的句子。

是啊! 前方紧张,他自是夜不能寐;前方大捷,于他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痛苦?

这年九月,张浚因对郦琼叛变负有责任而罢相,提举宫观,贬居永州(今属湖南)。台谏有人继续论奏他,穷追不止,还举汉武帝诛杀王恢为例,要求高宗杀掉张浚。

说起来,张浚与李纲的恩怨由来已久。

原本李纲与张浚同气相求,观点是很一致的。当宗泽被排挤出朝,以七十高龄去收拾汴京的烂摊子时,李纲、张浚都去相送。三人在郊外长亭摆酒,各抒报国之志。座中张浚年纪最轻,两位长者都对他寄予厚望。张浚痛泣道:“晚辈誓与金人不共戴天,天地为鉴,此生决不辜负二位先生教诲。”

但后来,张浚出于私怨附和黄、汪,论奏李纲独断专行,导致李纲罢相。但李纲非常赞赏张浚的主战派立场,并未结怨在心。绍兴四年三月,在台谏的攻击下,张浚罢知枢密院事,在福州居住。李纲当时正在家闲住,就专程去探访他,两人相逢尽释前嫌。李纲对情绪低落的张浚多有鼓励。

不久,张浚再次被起用为知枢密院事。绍兴五年二月,张浚升任右相兼枢密院事,便推荐李纲去江西主管军事,同心抗金。

现在,张浚再次下台,连性命都有了问题。李纲便仗义执言,写了札子奏陈利害,认为决不可因一时失误而诛杀大臣。

到十一月,高宗终于同意让李纲休息了,让李纲提举临安府洞宵宫,由端明殿学士李光接替他的职务。李纲特地给李光写了一封信,把各项事务交代得清清楚楚,就打道回府了。

绍兴八年正月,李纲回到福建家中,在家乡办起了“义庄”,也就是原始的农民公社,扶助贫苦乡民共同富裕。

这一年,宋金关系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先是伪齐垮台,宋金关系有所松动,宋廷趁机派王伦出使金国,要求迎回徽宗的“梓宫”(骸骨及棺材)。

王伦在入见完颜昌时提出,请金国归还占去的陕西、河南之地,两国从此交好。完颜昌欣然同意,让王伦直接去请求金熙宗。当年八月,大金派出使者到江南,正式与宋朝议和。

宋朝这方面,高宗早就得知了王伦传回来的消息,便提拔“金人所喜”的秦桧为右相兼枢密使,专主与金议和事宜。

这次金使南来虽有议和诚意,但人家不可能轻易放弃强势地位,而是打算狠狠压大宋一头。他们派出的议和使,不叫议和使,而称“诏谕江南使”。这个奇特的名义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不把大宋看成是对等国家,而只看作藩属,所以不称“宋国”而称“江南”;二是不说是来“议和”的,而说是来宣谕诏旨的,把大宋当成了臣属。过去,宋被迫对辽对金称“伯”而自称“侄”;在堂堂国书里,起首就自称什么“大宋侄皇帝”。这已经是千古奇耻了,现在则要进一步沦为“江南”,要大宋天子向金主稽首为礼,那还得了!朝中臣僚一片哗然,反对议和者无日无之。枢密副使王庶七次上疏,反对曲膝称臣。枢密院编修官胡铨更是舍得一身剐,上疏请斩秦桧、王伦等,以谢天下。

汉唐以来,若非执政大臣或者言官,不得直接向皇帝上书言事;而朝臣上书,若皇帝还未批出来,其内容是不能向外泄露的,否则要受到严厉处分。胡诠却不管那许多了:一个八品芝麻官儿,丢了官帽子又能如何?他把奏疏誊写了无数副本,广为散发。另有忠义之士为他的勇气所感染,索性把这个奏疏刊刻成了印刷品,满街张贴。

胡铨的奏疏义正词严,堪称千古“正气篇”。他说:“三尺童子,可谓至为无知,假使令其跪拜仇敌,则怫然而怒。我堂堂大朝相率而拜仇敌,难道无童子之羞么?陛下可忍心如此么?“倘不得已而用兵,我军难道必不如敌?今无故而称臣,欲屈万乘之尊,下穹庐之拜,三军之士不战而气已沮!”

他表示:“臣虽为枢密院属员,但义不与秦桧等共戴天。因此请求,斩秦桧等人头挂于街头,然后扣押金使,责以无礼,再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振!否则,臣愿赴东海而死,岂能处小朝廷而活耶!”

胡铨,是一条汉子!他的言论字字堪比金石。因为这个上疏,他得罪了高宗和秦桧,立刻被贬,后来又被流放到海南岛上的吉阳军。这份奏疏的内容一公布出来,临安城里立即喧腾如沸!据说“勇者服,怯者奋”,士民日夜议论,几天都不得安宁。后来有人做诗,回忆其轰动朝野的盛况:“百辟动容观奏疏,几人回首愧朝班!”金人闻讯,急以千金购得此文。读后,君臣相顾失色,连呼:“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

当时的宰相赵鼎是一位在原则上主张抗战的大臣,但是他不够坚定,在战与和之间首鼠两端。

伪齐垮台之后,其治下军民纷纷投宋,因此绍兴八年初的形势对宋极为有利。当时赵鼎对议和颇为犹豫,便对高宗说:“士大夫多谓中原有可复之势,宜于进兵。于今议和,恐日后有议论,谓朝廷错失良机。是否召诸大将商议一下再说?”

高宗却自有他的一套思路,坚持要议和。他说:“不必虑此!今日梓宫、太后(高宗生母)、渊圣皇帝皆未还;不和,则无可还之理。”赵鼎不敢再坚持,但也不愿意承担千古罪名,于是表示:议和之事请另择高明。在这个背景之下,高宗才选中了秦桧。

秦桧这个家伙,早先在朝中,曾留有主战派的美名。他在靖康年间作为割地使出使金国,在战乱之中逃离了敌营,跑了回来。其后,立场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向,成了最坚定的投降派。可是当时的他面目还不很清晰,所以,任命他为右相的诏书一下,朝士皆相庆贺,以为朝廷用人得当!

就这样,将士们在前线的流血牺牲,再次成了和谈的砝码。在命运为南宋敞开了收复失地的大门时,高宗又一次选择了走向屈辱。他这样做,是不是出于一个长期流行的说法——怕恢复失地、迎还二圣之后,他自己的皇帝就做不成了呢?

否!

当时被拘在五国城的“二圣”,其实已只剩下“一圣”。这一圣即使被放回来,也不过是政治僵尸一具,不可能对高宗的皇帝位置构成威胁。而且,主战也并不是钦宗能回来的必然因素。

因此我认为:高宗之所以胆小,没有别的,就因为他是一个胆小鬼!在高宗的坚持下,从绍兴八年的年初起,议和就成了南宋的基本国策,无法逆转了。

回到故乡的李纲,听到金人欲将大宋降为“江南”,也不由愤然,写了洋洋五千字的《论使事札子》,其风骨与胡铨一般无二。他在札子里直斥高宗:“自古创业中兴之主,多由布衣以白手取天下;虽非吾之兵民、财物,而吾能巧而用之,积累而成帝王之业,福及子孙,传世无穷。而今我国之兵民、财物皆祖宗之遗留也,陛下不思用之,却缩身束手,受制于仇敌之手,是何道理,臣实不晓!陛下纵然自轻,奈宗社何?奈天下臣民何?奈后世史册何?”

接连三个问号,有如三记重拳直击皇帝,毫不留情。

接着,李纲驳斥了时下流行的投降论调:“议者必谓:势有强弱,弱者必服于强,所以勾践事吴、孙权事魏,皆以权宜之计而助大业。彼辈欲以此论调说动上意,臣皆以为不然!昔日勾践身入吴国,暂为臣仆,得归国,枕戈尝胆,终于报仇。今陛下能以此报金人之仇乎?孙氏起于江东,未能自立,所以臣魏以待时。今陛下凭藉祖宗二百年之基业,纵使未能恢复失土,岂可不自爱自重,而畏惧屈服,以贻天下后世之讥哉?”

李纲还给这个不争气的“中兴之主”分析了南宋衰弱的病根:“今虏使之来名为议和,未必不以兵随之,作为胁迫。但问朝廷将如何措置之?措置有备,虽符坚百万之师,不足畏(指淝水之战);措置无术,虽数千百骑,便足以为吾扰。而今朝廷十数年来议论不一,信念不坚,无规模之计,虚度岁月,苟且过活,无积累统筹之功。倡导和议者纷纷,仅顾目前,而不以‘后艰’为念,以至今日国家之受辱,非偶然也!”

他告诫高宗,目前唯一正确的策略是——坚决中止与金人的和议。他指出:“若议和,则必听其号令;若臣属之,则动辄为金人所制,身危国蹇,必至于亡!与其屈服仇敌、终归于亡,不如幡然改过、以振作士民之气,犹可转危为安,转亡为存,未为失策也!”

对于王伦之辈的求和主张,李纲与胡铨的态度是一致的,他力劝高宗:“正王伦误国之罪,处死而陈尸示众。若金使尚未入境,则闭门不纳;若金使已入境,则拘留而不遣返。请陛下降罪己之诏,反省前日和议之失,以激励天下臣民将士之心。将贿赂敌人之金帛,以募敢死之士,守卫边疆。此计一定,人心回转,天地神明亦当助我。强虏之师不战而屈矣!”

这道札子篇幅之长、论说之透彻、语言之激切,在李纲晚年都是十分罕见的。

他似乎是用尽了心力一搏!

但是,天心毕竟难挽回,大势去矣!李纲不聋不盲,知道高宗是“朽木不可雕也”,南宋偏安的局面再也没有机会改变了。

他这次自南昌回来,有一个现象很值得注意,那就是绝少作诗。《尚书· 尧典》云:“诗言志”。李纲平素热衷于作诗,以抒报国之志。即使在流放的三年多时间里,平均每年也有百余首之多。可是在绍兴八年和九年这两年中,李纲诗意阑珊,竟然只有寥寥几首。哀莫大于心死。

面对国家屈辱、暗淡的前景,李纲,心死了!

他看清楚了:这个国家的最上层,其喜怒悲乐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及其千万百姓的命运,完全脱离了。他们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寄生物。国家或兴或亡,民生或苦或乐,是不在他们视野中的。

有一个庞大的体制在保护着这个寄生集团,令其放心安享尊荣。以一人之力,是无法与这个不合理的体制相抗衡的。

临歧路,路在何方?

唯有寄情风清白月罢了——“休问六朝兴废事,白萍红蓼正凝愁。千古一渔舟。”(李纲《望江南》词)

可是高宗还在惦记着这位功高名著的“渔翁”。绍兴九年二月,高宗又要临时用一用李纲了,任命他为荆湖南路安抚大使,兼知潭州。这个职务是湖北、湖南的地方最高长官。当时,湖北是抗金的战略要地,湖南是南宋重要的腹心地带,位置不可谓不重要。

但是李纲对高宗、对南宋的前景完全不抱任何希望了。在朝中,赵鼎因与张浚有矛盾,被秦桧钻了空子,被迫去职。一心投降的秦桧已完全掌控了朝政,主战派的种种理想,一切皆不可为了!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食人修仙之史上第一出生

食人修仙之史上第一出生

炼道仙尊捏2
什么? 转生到了吃人修仙界? 那可太棒了!正合我意。 天生的史诗级大出生陈慕转生吃人修仙世界,并获得域外神袛空蝉的加持,心底的黑暗被彻底释放出来,什么缺德事都做,什么坏事都干,见人就是一套火龙果套餐,如果我今天没送你火龙果套餐,那只是因为我实力不足或者是还没送到罢了!!! 江楚撒嘛,你太圣母了口牙!!! (无女主)(纯出生)(拒绝圣母)(黑暗流)(伪无敌)(天生坏蛋)
都市 连载 68万字
永生的我,弟子名满天下

永生的我,弟子名满天下

放纵不羁笑点低
苏哲穿越而来,霸占着不知道是哪位大能的肉身,被封印在山洞之中,不过还好,他有系统傍身,只要活着,修为就会增长,同时每收一名弟子,就会有丰厚的系统奖励。
都市 连载 19万字
情人眼里出西施(四方傲系列)

情人眼里出西施(四方傲系列)

紫琳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情人眼里出西施作者:紫琳楔子“啪──”一只残破的木桶掉落地面,洒溢而出的水溅湿一地,也泼了摔跌在地的女童一身。“哈!哈!哈!”一群孩童得意的笑声尖锐而刻薄。女童抿紧着唇,默默地自地上爬起,望也不望恶的孩童们一眼,径自提起水桶,打算再跑一趟。反正她早已习惯这种状况
都市 连载 6万字
替身登基后对我告白了

替身登基后对我告白了

后简
原名《病弱白月光和替身he了》 沈庭雪是一篇主受修真文里的病美人 病美人身为剑宗长老,气质高华,清冷如月,是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 可惜神魔大战时,为了保护宗中弟子,被一伪装的魅魔背刺,留下了陈年旧伤 自此更是被众
都市 完结 45万字
和大反派互穿的日常

和大反派互穿的日常

秀木成林
穿成一个投靠亲戚的外八路表姑娘,裴月明一直以为自己要走的是猥琐发育的种田路线。 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自己开始不定时穿到另一个人身上。 时间长短不一,间隔也没什么规律可言。 这是个男的。 还是个皇子。 暴躁,易怒
都市 完结 79万字
穿成废太子宠妾以后

穿成废太子宠妾以后

启夫微安
原名《美人娇》改为《穿成废太子宠妾以后》 王姝是一名平平无奇的农科大毕业即失业高材生,穿到古代成了清河镇首富原配独女。 三岁时一游方道士偶见她,断其大富大贵之命。 亲爹王员外认定长女乃天命福泽之人,一心想让
都市 连载 125万字